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是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的权威奖项,主要奖励在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实现产业化方面取得卓著成绩或者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在2022年荣获多个重要的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项,包括创新团队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技术发明一等奖。
北京大学视频编解码技术创新团队获得唯一的创新团队奖。该团队带头人为高文院士、马思伟教授和黄铁军教授。创新团队在带头人的引领下,始终秉承“励精求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在视频编解码技术及标准领域深耕三十年,聚焦视频编解码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器件,致力于解决视频技术领域存在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建立了“技术标准-芯片终端-系统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开创了我国视频编码标准在国际上三分天下的新格局。团队成果已成功ji于央视、创维、腾讯、咪咕、数码视讯等上百家单位,拉动千亿产值,引领了我国数字视频产业跨越式发展。
熊英飞副教授、郝丹教授、张路教授、以及学院的博士毕业生、天津大学陈俊洁副教授和姜佳君副研究员完成的项目“数据驱动的软件测试与修复”获得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软件测试与修复是提升软件质量的基本手段。该项目针对传统数据驱动方法无法处理程序语法语义,在测试和修复上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提出了数据驱动的程序合成框架,同时考虑语法语义的逻辑信息和数据的概率信息,并成功应用于测试和修复,显著超越传统测试与修复方法。在学术界推动形成了新的数据驱动测试与修复方向,成为后续大量工作的基础,被同行广泛引用和好评;在工业界推动测试与修复应用向数据驱动转变。
田永鸿教授牵头、彭佩玺副研究员参与完成的项目“特征流与模型流协同的大规模视频智能处理技术及城市交通中的应用”获得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围绕城市交通智能化中的“大规模视频实时处理”这一关键挑战,跳出基于视频流汇聚的传统范式,突破了特征流与模型流协同的大规模视频智能处理技术架构,从系统层面解决了大规模交通视频实时处理的工程科技难题,并形成了“理论-技术-标准-系统-应用”的完整科技创新体系。项目组牵头/参与制定8项国际国内标准并获2022年IEEE标准奖,相关成果在34个大中城市获得落地应用,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
杨仝副教授参与完成的项目“网络数据包高效查找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数据包查找处理的本质是在N维几何空间中寻找确定性的点,计算复杂度高。现有方案难以满足高带宽、大容量、灵活动态的数据包查找需求。经过15年的研发,项目团队提出了快速高效路由查找方法、灵活高效流表查找方法和精确高效近似查找方法,突破了现有技术性能瓶颈。相比同期业界最好的方案,各方面性能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提升,并且推进了关键技术在多厂家网络设备与核心芯片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