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方向
情感计算、智能机器人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
科研/教育经历
2020.8-今,研究员,北京大学
2013.8-2020.7,副教授,北京大学
2011.3-2013.7,副研究员,北京大学
2008-2010,主任研究员,Intel公司
2006-2008,博士后,清华大学-Intel公司
1999-2006,博士,北京大学
1995-1999,学士,北京大学
主要荣誉与获奖
2009年,获得2008 Intel China Employee of the Year,为Intel中国个人最高奖项(the highest individual award in China)
2017年,指导撰写的学术论文The Tick Programmable Low-Latency SDR System,在移动计算与无线网络领域排名第一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MobiCom’17中,获得了最佳学术社区论文奖(Best Community Paper Award,表彰对于本领域的学术社区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工作)
2018年,获教育部2017年度高等学科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五完成人):移动终端间协作通信理论和优化技术
2018年,获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五完成人):“普惠中拔尖”:面向优秀学生的本科计算机人才国际化培养体系
2018年,获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信息学科本科生创新科研训练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18年,指导撰写的学术论文A Real-Time Vision-Based Heart Rate Measurement Framework for Home Nursing Assistance,在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geless Aging (ICAA 2018, with ICCSE 2018)中,获得了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
2018年,指导撰写的学术论文TickSEC: A Novel Reconfigurable Platform for WiFi Physical Layer Security,在The 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ing and Network Applications(NaNA 2018)中,获得了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
2019年,指导撰写的学术论文A Real-time Device-free Head Motion Recognition Framework for Family Care Robots,在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geless Aging (ICAA 2019, with ICCSE 2019)中,获得了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
2019年,获聘“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
2020年,获2020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第14完成人):同频同时全双工双向通信技术发明
研究成果概况
王韬,理学博士,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员(Research Professor),情感与认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北大-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情感智能应用联合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主任(兼),一眸科技首席科学家,北京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兼机器人情感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北京大学委员会第一支社主委,曾任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
王韬研究员分别于1999年和2006年在北京大学取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2008年在清华大学-Intel联合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博士后工作,之后在Intel公司任主任研究员,2010.11被北京大学引进,2010.12-2016.8任北京大学高能效计算与应用中心执行副主任,2018.5-2023.8任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曾任绿色计算产业联盟人才培养组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奖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任多个学术期刊编委。
王韬研究员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智能机器人系统、情感与认知计算、人-机器人交互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省部级以及横向项目数十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4项省部级奖励。获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多篇论文获最佳论文奖。主编的教材《具身智能机器人:原理与实践》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开设“智能机器人系统导论”等课程。
王韬研究员曾研发国际领先的高性能可编程无线网络平台,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OSU)等院校使用。所提出的情感与认知模型及算法,具有表情识别、注意分析、生理指标检测、信息理解、性格分析等能力,已被产业头部机构应用,并影响多家科研单位及企业;所研发的情感机器人,能够完成情感交互、琴棋书画、迎宾导览等任务,多次代表北京大学参展。情感与认知模型、算法和机器人系统已被中央广播电视台(CCTV)等多家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