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学院新闻

新闻动态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都谈到了加强科学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他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618日,在北京大学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联合举办“双减中科学教育加法之路——中外人文交流助推科技人才培养”研讨会,以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支撑服务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副主任曹叠峰,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前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李志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成梁,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熊校良,北京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高晓东,中外人文交流全球胜任力研究所执行主任刘恋及副主任王凯昊共同出席研讨会。来自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外人文交流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上百所中小学校长济济一堂,共同探讨“双减”背景下构建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打造创新型、国际化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路径与方法。

研讨会现场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从事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专门机构,近年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围绕人文交流助力人才培养的理念,精心设计并组织实施了诸多项目,比如面向中小学的诺奖获得者科学实验室青少年科学素养国际培养计划,面向大学生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等。今天中心与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共同举办研讨会,就是为中小学校以“双减中科学教育加法之路”为主题搭建一个人文交流平台,围绕全球科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当下中国科技教育政策及发展方向、高等教育科技人才培养的前沿理念及实践、中小学校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践等主题开展研讨,探索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发挥人文交流的育人功能,推动更多的中小学建设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杜柯伟致辞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熊校良谈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统筹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既夯实学生的知识体系,也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这正是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的初衷,和各位教育同仁共同探讨如何推动学校打造科学教育特色,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当前,由北京大学牵头、计算机学院在校内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和帮助下具体落实的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即“101计划”)正引领带动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学院已建成了与国际一流计算机学科相匹配的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建立了以图灵班为代表的优秀学生培养计划,旨在培养计算机学科拔尖人才、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和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夯实国家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的基础,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很高兴成为诺奖计划的支持单位,将在教师培训、课程共建、联合培养等方向深度参与,为国家做好科学教育贡献力量。

熊校良致辞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前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李志民发表了《科学教育政策及方向解读》的主题演讲,深度剖析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精神,并就中小学校在当前科技、教育、人才统筹发展需承担的责任和工作重点进行了分析。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李文新教授是国际上最早从事自动化掌纹识别的研究者之一,是人工智能领域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本次会议受邀发表了《人工智能时代科技人才培养前瞻》的主题演讲。李教授通过分享自己在北大信息科学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实践、参与中小学信息科技国家课标评审的经验,探讨了在GPT4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超级工具时代,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方向和新方法。

在圆桌论坛环节,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卢志文副会长的主持下,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总督学李晓元,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人大附中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袁中果,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副校长白玉玲,中外人文交流全球胜任力研究所的执行主任刘恋分别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校长、名师、专家视角,围绕“中小学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展开了深度探讨。圆桌讨论后,与会嘉宾启动了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诺奖计划专项奖学奖教金,以及诺奖计划联合一流大学举办专项教师培训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