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学院新闻

新闻动态

由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主办的第三届国际暑期学校“计算机科学高级专题”于2025年6月31日至7月11日顺利举行并圆满落幕。本届暑期课程吸引了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越南河内理工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以及哈萨克斯坦的萨加季耶夫国际贸易大学与阿斯塔纳IT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的23名计算机相关专业国际本科生参加。与此同时,30余位来自中国各高校的优秀学生也共同参与,营造出兼具多元性与深度的国际学习氛围。在为期两周的学习中,学生们深入探索计算机科学多个前沿领域,全面拓展学术视野,沉浸在知识与交流的精彩旅程中。

今年的国际暑期学校在前两届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升级,课程体系从基础导入到深入探索,全面展现了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广泛频谱”研究特色。学院不仅在人工智能等热门领域积累深厚,也在多个关键子方向持续推进系统布局与深入研究,构建起覆盖广泛的学术生态。

课程内容涵盖程序设计语言概览、开源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普适计算、计算摄像学、计算机视觉、智能视频传输、软硬件协同设计优化、现代自适应计算、网络计算与分布式系统、同伴预测与群体智慧等多个方向,由学院13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联合授课,体现出理论与实践并重、多元融合的鲜明特色。

老师们将前沿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互动讲解、小组讨论与动手实践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同时激发了大家对科研探索的热情与创新思维。

除了课堂知识之外,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计算机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本次暑期学校特别安排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和理想汽车工厂的参访活动。在微软,大家不仅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程,还深入体验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同学们积极参与与智能语音交互虚拟人物的对话,并亲身感受了沉浸式虚拟现实(VR)设备带来的震撼体验。在理想汽车工厂,大家参观了全自动化的生产车间,近距离观察了中国本土新能源电动车的先进制造流程,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与现代工业的紧密结合。

在留学生科研交流与校园生活分享环节中,来自马来西亚和巴林的硕士生 Shi Ran、Lawrence、Raheel,以及来自新加坡的博士生 Shui Jie,围绕自身的科研项目和在北大的学习生活进行了深入分享。他们的讲解内容丰富、表达生动,不仅展示了在科研探索中的思考与实践,也呈现了留学生群体在北大的多元生活面貌。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反响积极,踊跃参与提问与交流,展现出浓厚的学术兴趣与良好的国际交流素养。

此外,暑期学校组织了对北大红楼的参观——这座红楼不仅是北京大学的发祥地,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和文化象征。作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大红楼见证了中国青年学子的觉醒与社会变革的浪潮。学生们在这里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精神和思想启蒙的历史力量,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及北大文化传统的理解和敬意。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Martin和Lang表示,此次参观让他们对中国革命进程和北大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闭幕式上,院长胡振江教授表示,本届国际暑期学校为来自全球顶尖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宝贵机会。通过系统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全面领略了学院“广泛频谱”的学科特色,也在交流互动中与授课教师和在读学生建立了联系,进一步感受了北大自由开放、兼容并包的学习氛围。胡院长对在座同学们未来在科技前沿领域的潜力寄予厚望,并诚挚邀请大家在不久的将来重返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继续深造

同学们对这两周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了精彩总结。来自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Nathan表示:“暑期学校课程系统全面,内容由浅入深。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开源数据分析课程中提供了许多实用的代码资源,这是我们学校从未提供过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Evonne分享道:“在《普适计算》课程中,我了解了以人为中心、应用驱动的研究方法,特别惊讶于利用WiFi信号识别人体动作的技术。在《具身人工智能》课程中,我们探讨了数据采集的挑战,并学习了如何用合成数据训练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使其在动态环境中更具鲁棒性。”朱拉隆功大学的Taksaphorn感慨:“程序语言概览课程让我见识了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编程语言。”多位同学纷纷提到,计算摄像学课程中教授展示的拥有16个摄像头的设备令人新奇难忘。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的Charlotte也说:“教授们非常优秀,许多人活跃于学术界和工业界,为课程带来了丰富的实践视角。同时,项目在英语支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非中文母语学生能够顺利融入,畅通无阻地参与学习。”

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两周的学习生活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深入了解了中国的文化,更结交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回到各自的国家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这段跨文化的友谊和所学知识转化为未来发展的动力和资源。”

副院长周明辉教授为同学们颁发了结营证书,并深情寄语:希望大家珍惜在暑期学校收获的宝贵知识和珍贵经历,将其转化为未来学术与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秉持北大“求是创新”的精神,勇攀科技高峰,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栋梁之才。

总体来看,“计算机科学高级专题”国际暑期学校为全球优秀学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使他们在短短两周内深入接触计算机科学的前沿知识,拓展了国际视野,增强了跨文化沟通与合作的能力。项目不仅推动了青年学子的专业成长,也为今后的国际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将继续推动高水平的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开放式教学体系,不断拓展青年学子学习与成长的广阔空间。学院期待看到这些优秀学员在未来科技领域脱颖而出,在推动科技进步和服务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案:何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