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球无线感知竞赛SSC 2025(SDP Sensing Challenge 2025)于11月5日在香港圆满落下帷幕。本届赛事由SDP感知数据集平台、IEEE通信感知一体化新兴技术委员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等机构,联合华为、英特尔、中兴、丰田、LG电子等全球领先企业及黄大年茶思屋科技网站共同发起。
赛事作为ACM MobiCom 2025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致力于打造全球顶尖的无线感知竞技平台,汇聚全球学术界与工业界精英,共同探索“感知+AI”融合创新的前沿路径。自今年7月启动以来,SSC 2025共吸引来自全球高校、科研机构与科技企业的305支团队、773名选手报名参赛。参赛队伍围绕无线感知系统关键难题,提交了各自具有突破性的算法、模型与系统方案。
经过国际评委多轮线上评审,最终10支队伍晋级全球总决赛,在香港现场展开为期一天的最终答辩与演示对决。
在此次大赛中,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张大庆教授指导的无线感知团队表现卓越,共有2支队伍闯入总决赛,并双双斩获奖项。

两支队伍合影
其中,由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尹哲晖、张舵、张旭升、杨鸿柳和范子洲组成的 AIR@PKU 团队(指导老师:张大庆教授,队长:张舵)凭借其项目《基于高质量毫米波雷达点云的人体行为识别》一举夺得大赛冠军,赢取3万美元冠军奖金。

冠军队伍AIR@PKU颁奖合影
毫米波雷达技术因其成本低廉且能天然保护用户隐私(不采集图像)而在健康感知领域备受关注。然而,该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该项目针对当前毫米波雷达点云质量低、易受浴室水流及室内多径干扰等行业关键难题,创新性地重新设计了雷达点云提取算法和流程,得到了高密度、低噪音的人体点云。团队提出了若干关键算法,比如ETCM-CFAR 算法显著提高了人体姿态点云的密度与完整性,同时利用 Weibull-CFAR 算法有效抑制了严重的水流杂波。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设计了定制化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对人体姿态的准确估计和多样化健身动作的精确识别。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姿态估计与跌倒检测Demo
在总决赛的现场演示环节,该系统面对空间狭小、多径干扰严重且现场布局临时调整的严苛挑战,无需现场重新训练便实现了对所有动作的精确、实时识别。其出色的实时性和鲁棒性赢得了在场领域知名教授和头部企业代表的高度认可,最终成功摘得桂冠。

张舵同学决赛现场答辩

AIR@PKU团队回答问题

张旭升同学讲解演示系统
此外,由计算机学院博士生李文威、周家润、全秦霄、王俊喆和元培学院本科生谢昱辉组成的 PKU-WISE 团队(指导老师:张大庆教授,队长:李文威)亦在决赛现场的激烈竞争中表现不凡,荣获大赛三等奖,赢取5000美元奖金。他们凭借首创的Wi-Fi CSI差分理论以及性能领先的微多普勒特征提取技术,在单个Wi-Fi链路上可获得实时、高精度的多普勒速度,进而实现了实时的“One-shot”(单样本)步态识别。

PKU-WISE 团队获奖合影
步态识别在用户认证、安防监控、智慧空间等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Wi-Fi的步态识别技术具有非侵扰、低成本的优势。然而,现有的系统要求部署多对Wi-Fi设备或者限定用户的行走轨迹,而且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用于模型训练。这些要求限制了系统的实际部署与应用。针对这些关键难题,PKU-WISE团队首次提出了基于CSI差分范式的高精度微多普勒估计方法,可支持在单对Wi-Fi设备上提取多个与位置和朝向无关的步态特征。基于孪生神经网络和大语言模型两种方案,团队实现了仅需单个训练样本的Wi-Fi步态识别系统。

李文威同学现场答辩

PKU-WISE 现场回答问题
在总决赛的现场演示环节,PKU-WISE 团队实时展示了系统的微多普勒估计以及步态识别结果。以激光设备捕获的微多普勒信息作为真实基准,团队展示了不同用户轨迹下系统提取的微多普勒信息的高精度与鲁棒性。团队进一步展示了在改变设备位置、用户被遮挡等挑战场景下,系统依然能够实现基于一对Wi-Fi链路的实时步态识别。团队现场邀请了在场的评委专家和观众代表亲身测试系统,展示了系统的稳定性,获得了现场评委专家的一致认可。

基于一对商用Wi-Fi设备的高精度微多普勒估计与步态识别Demo
本次决赛全程通过黄大年茶思屋科技网站向全球同步直播,线上线下互动热烈,吸引了数万名专业人士实时观看,共同见证了大赛冠军的诞生。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无线感知团队介绍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张大庆指导的无线感知团队长期致力于无线感知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研究,利用Wi-Fi/mmWave/5G/6G等泛在无线信号,在无需佩戴设备的情况下对室内人员进行定位追踪、生命体征监测、跌倒检测、行为识别及日常状态感知。团队首创基于菲涅尔区的无线感知理论,系统揭示了信号变化与目标运动、设备位置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CSI商模型、感知信噪比模型、CSI差分模型等理论框架,在呼吸监测、入侵检测、连续行为识别等一系列应用中取得国际领先成果。
过去十年,团队除了在WiFi、4G/5G、LoRa、UWB、星闪感知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成果,也在毫米波雷达感知方向持续突破,在多人感知、复杂多径、浴室淋浴等挑战场景下实现了对人体微状态与连续行为感知的国际最优性能。相关成果发表于ACM MobiCom、UbiComp、IEEE JSAC、IEEE TMC等顶级会议和期刊,并获ACM UbiComp“杰出论文奖”、MobiCom“最佳论文奖第二名”、CCF TPCI“最佳论文奖”、第一届WiFi感知大赛冠军,首届全球无线感知大赛冠军等荣誉。自2016年以来,团队在ACM UbiComp发表的论文数与平均引用数均居全球首位。 团队和Intel、华为、VIVO及北大第一医院、第三医院均开展了无线感知合作研究并落地应用。